生策會主辦第二屆台灣醫療科技展,昨日在南港展覽館展出,國泰醫院展出運用3D列印技術,協助頸椎椎莖骨釘植入手術、機械手臂輔助部分腎臟切除手術等七項特色醫療。神經外科主任張志儒昨日表示,3D列印可以輔助手術治療,幫助達到精準手術水準。

張主任指出,利牙周病治療方式用病人的一些數據,經由3D列印把模型做出來,再把導引方塊做出來,開刀過程當中,可以邊開刀邊用導引方塊放在上面,這麼做有助達到精準手術目標,甚至在開刀之前,在電腦上面模擬手術,目前很多病人做過這類手術,同時也將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。

國泰醫院指出,高齡化及3C產品使用普及,罹患脊椎退化性疾病人數增多,台灣每年約近萬人需接受脊椎後融合術併經椎莖骨釘植入固定手術,以往執行這類手術高度依賴醫師豐富臨床經驗,倘若骨釘植入路徑稍有誤差,就可能傷及脊椎神經。

張志儒指出,醫院已建置複合式手術室,利用影像導航手術執行脊椎融合手術,院方也跟中央大學合作,運用所研發影像輔助導航系統,結合人機互動式機械臂協助進行椎莖螺釘植入所需鑽孔方位導引,藉此幫助手術做得更精確。

只有牙醫能夠發現牙周病的早期症狀,但隨著病情發展,其他症狀會慢慢顯現。這些症狀包括:
• 牙齦紅腫疼痛
•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齒齦出血
• 牙齒偏移或鬆動
•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膿液
• 口臭不能消除
• 因為牙齦退縮,牙齒顯得更長
• 牙齦與牙齒分離
• 牙齒咬合方式發生變化
• 部分假牙的配合出現變化

最近更與成功大學合作發展客製化3D列印導引方塊,適用於頸椎椎莖骨釘植入手術,透過術前電腦斷層重組影像以3D模擬技術製作客製化導引定位件,配合病人脊椎模型,讓醫師術前掌握病人患部狀態。

醫師可以事先確認及規劃最佳骨釘方位、適合的骨釘尺寸,術中也能以導引方式協助醫師依其術前規劃的方位打入骨釘,協助醫師植入骨釘過程更安全有效、準確快速,同時縮短手術反覆確認方位時活動假牙間,降低失血量與X光拍攝次數的目的,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完成十七名病例。

現場還展出機械手臂輔助部分腎臟切除手術、護理站智慧電子白板等特色醫療。國泰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指出,以機械手臂輔助進行腎臟部分切除手術,主要是因機械手臂具有旋轉五百四十度等優勢,幫助醫師在三十分鐘內快速完成腫瘤切除與縫合,避免腎臟缺血時間超過三十分鐘導致壞死。

全院甚至導入智慧電子白板,把護理站資訊有效整合,以牙周病治療直覺觸控及拖拉方式操作,提升護理站運作效率。

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發現,有高達八成的民眾有牙周病,其中牙齦紅腫、流血都是牙周病前兆。但是有72%的民眾,卻認為這些是因為睡眠不足,還有五成四的民眾以為,這只是吃了油炸等上火食物引起火氣大罷了。研究發現,現代人最害怕的「失智症」可能與牙周病有關。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發現,失智症患者比健康人提早二十年掉牙,原生齒只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。兩年前臺灣高雄醫學大學發表的研究也指出,牙周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較無牙周病者高出七成。因為當牙周病的細菌,和發炎物質在血液中循環時,不只心臟病致死率是一般人兩倍,中風機率也是一般人的三倍!過去不認為牙周病的細菌和發炎物質會影響腦部,甚至造成失智。但現在顯示,牙周病的確有可能隨血液循環而傷害腦細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bbielk7i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